Descargitas

来自中国的最新突发新闻。

洪水和酷热如何考验中国的一党制

两年前,中国大都市郑州遭遇暴风雨,不到一小时就下了近八英寸的降雨,导致隧道被淹,造成近 400 人死亡。 这是一个分水岭,要求中国解决日益严重的极端天气危险,因为中国拥有数百年处理河流洪水的经验。

但在郑州,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 相反,是一长串管道和泵项目。 尽管该国中央政府已建议许多社区更新洪水预警系统,但尚未出台国家政策。

现在,该国正指望着前所未有的降雨——上周某一时刻,大约 3.5 天内降雨量达到 2.5 英尺。 北京和邻近的河北省引发的洪水造成至少 33 人死亡,造成的破坏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修复:数万栋房屋、数十条道路和桥梁,以及农田被淹没。 这场灾难是由该国另一边创纪录的高温和干旱造成的。

这场灾难突显了中国以自上而下的强硬做法而闻名的一党政治制度面临的两大挑战。 治理的权力可能会让地方当局无法或不愿意应对家门口的极端天气威胁。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最近推动气候变化以及对化石燃料的持续投资,只会给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带来更多的自然灾害。

中国水利系统工程师兼专家王维洛表示,中国强大的领导人习近平于8月1日下令采取防洪救灾行动,并称北京和河北的地方官员“不敢承担责任”。

“在洪水灾害期间,信息是最重要的。 你必须知道洪水将流向哪里以及将流向哪里,”现居住在德国的王说。 “如果没有这些信息,每个人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奔波。”

对于希望为即将到来的天气灾害做好准备的社区来说也是如此。 习近平政府去年启动了一项全国性举措,为各市和省制定广泛的法规,以评估风险并规划应急响应,以应对气候变化,但政府有限计划的具体计划预计要到今年晚些时候才会出台。

与此同时,地方当局应对极端天气风险的努力可能与北京的其他优先事项发生冲突,包括应对经济低迷、加强能源安全以及其他气候目标。 在河北, 有人批评 由于地方当局被迫防止首都发生洪水,较小的城镇被洪水淹没。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埃米特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克斯·王 (Alex Wang) 表示,随着每次连续的天气灾害造成的损失不断增加,人们对国家应对措施的不满情绪也会增加。

王说:“人们最终会开始指责党和政府不谈论这些事情。”

中国面临各种气候变化

在最热的七月,中国经历了地球上最强烈的高温和降雨。

从中国北部到东南沿海,气温接近110度甚至超过100度。 北京遭遇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热浪——一个月内几乎每天气温都超过95度(35摄氏度),打破了23年前创下的纪录。

7月16日,中国西北部的新疆地区录得126度(52.2摄氏度)的最高气温,创下中国新纪录。

随后,气旋“托克苏里”带来了热带降雨。 据北京官员称,从7月29日到8月2日,北京水库的降雨量总计超过29英寸。 北京和河北的洪水迫使130万人疏散。

世界气象组织服务部主任约翰·斯坦德表示:“这场灾难是今年夏天影响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一系列高影响事件中的最新一起,这些事件包括强降雨和危险的高温。” 一份声明。

与此同时,在这个国家的另一边,连年干旱 继续沿着湄公河行驶 该盆地因中国的水坝而退化,需要来自水坝的电力。 从中国西南部到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粮食不安全都受到威胁。

世界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卡特·布兰登表示,在中国,这些天气风险与中国自身排放之间的联系或许比其他地方更明显。 布兰登表示,中国每年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以上,占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的30%以上,这些温室气体正在导致地球变暖并加剧极端天气。

“如果秘鲁不减少自己的排放量,那根本不会影响秘鲁发生的事情,”布兰登说。 对于中国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这也是一个国家问题。 …他们自己的排放造成了他们自己的问题。

研究 报告发现,中国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强降雨事件正在增多。 据世界银行称,这种趋势预计将在该国大部分地区持续下去。

然而,尽管这些联系已得到证实,但人们很少承认这些联系。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两所国内顶尖学府的建模, 检测到 2021年的暴雨期间,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使郑州和河南省的降雨强度增加了7.5%。

中国的气候战略受到审视

最近的天气变化与中国正在进行的雨水基础设施改善工作同时发生,中国面临着履行其气候承诺的压力。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领导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设定的。

美国气候大使约翰·F. 当克里上个月访问北京重启高层气候谈判时,习近平强调,中国将独自决定其雄心勃勃的步伐和规模,不受外界干涉。 他补充说,中国“坚定不移”地承诺在2030年之前开始减少碳排放。

不过,尽管中国的目标是到 2025 年将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翻一番,达到 1,200 吉瓦,但地方政府已批准在 2023 年上半年建设 50 吉瓦的燃煤发电。 研究 绿色和平组织本周发布。

该国过去以其应对自然威胁的能力而自豪。 例如,在长江和黄河的调流和控制方面所做的广泛努力,在国家领导人眼中凸显了中国的工程实力。

但问题是该国如何能够通过此类战略解决气候优先事项。

中国庞大的水坝、水库、运河、水坝和水坝网络主要是为了处理季节性径流并提供水力发电和自来水。 它现在日益成为防御内城洪水和由此引发的山洪的最后一道防线。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北京办事处气候项目主任刘俊彦认为,对中国极端天气应对能力的考验将是新一波气候研究和国家风险评估如何快速转化为改善基础设施和应急系统的具体行动。 地方层面。

刘说:“气候变化通常被描述为国家政策的一项任务,地方政府并没有优先考虑它,”与实现经济增长或解决失业问题等其他目标相比。

就其本身而言,国家政府通过备受瞩目的“海绵城市”试点区来解决洪水问题,以改善雨水管理——这是习近平最喜欢的项目之一。 在习近平的支持下,全国范围内的目标是到 2015 年 80% 的城市到 2030 年开发出能够更好地渗透和水循环利用的土地。 在该计划的前五年中,这些计划的花费约为 1,570 亿美元。

但这些项目并没有“对城市防洪做出重大贡献”,实际上是为了改善水质和安全,但往往与防洪管理相混淆。 学术论文 发现去年发表。

有人担心,海绵城市等举措可能会继续吸引不那么华丽但更有效的项目(例如改善排水管道)的投资。

中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规划与战略部主任王宇表示,改造整个城市以改善排水系统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该组织推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例如可以在新城市规划的绿色空间和绿色屋顶。 但在郑州和北京等现有遭受洪水破坏的特大城市,实施此类解决方案既困难又昂贵。

“改变一座城市确实需要时间,”他说。

READ  在尼泊尔,中国与印度竞争时的挫败感多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