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argitas

来自中国的最新突发新闻。

谈论国家的巨大潜力

谈论国家的巨大潜力

美国国务卿珍妮特·耶伦访华的最后一天,恰逢北京官员对她有关中国正在向全球市场大量供应廉价商品(特别是在新兴绿色产业)的廉价商品的说法作出强烈回应。

当耶伦制定了与中国就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产能过剩问题进行谈判的计划时,中国财政部发表声明称,华盛顿不会接受美国工业的“破坏”。 她充分回应了人们的担忧。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周一在巴黎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举行的圆桌会议上表示,美国和欧洲产能过剩的说法毫无根据,并表示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崛起是由创新和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推动的。

分析人士表示,中国最新的回应集中在其制造体系竞争过于激烈的观点上,自一个月前李克强总理等官员就产能过剩发出警告以来,态度发生了急剧变化。

北京的大力推动与耶伦访问期间与中国官员总体上的热情互动形成鲜明对比,导致这两个最大经济体在全球贸易问题上陷入激烈争端,可能导致紧张局势升级。

中国智库D&C Think首席研究员李勇表示:“他们无法赢得比赛,所以他们试图放慢速度。”

“我们做我们的事,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刀在他们手里。”

双方都希望不要依赖可靠的、有数据支持的论点。

主要来自华盛顿和布鲁塞尔的主要批评是,国家主导的对制造商的支持,加上国内需求疲弱,正在将过剩的中国供应推向全球市场。

它使价格下降。

销量增长对中国太阳能和电池出口价格构成压力

中国主导的两个绿色能源行业价格大幅下跌。 下游行业的价格更加稳定。

有几张折线图显示了2021年至2024年中国以下产品出口数量和价值的同比增长: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锂离子电池、拖拉机、装饰木制品和鞋类。 数量的增长以红色显示,价值的增长以黄色显示。

结果,它威胁到了靠利润生存的美国和欧盟公司,而不是西方官员所说的靠滴灌中国国家资源生存的公司。 此外,它还会使长期投资决策变得复杂。

中国亏损厂商数量不断增加

中国的产业综合体正在扩张,但许多企业无法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该图形由两个相邻的图表组成。 左侧的堆积条形图以红色显示 2014 年至 2024 年期间的工业企业数量,以黄色显示亏损企业数量。 左边的折线图显示了同期亏损公司的比例。

尽管中国拒绝补贴并拒绝美国和欧盟政府支持本国产业的计划,但批评者对国家支持采取了更广泛的看法,包括廉价贷款、土地使用、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以及遍布完全一体化供应链的其他好处。 。

在北京寻找其他经济增长动力之际,欧盟贸易官员指出,中国国家主导的金融体系将大量资源从陷入困境的房地产业转移到了庞大的制造业综合体。

中国银行向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提供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向制造业提供更多贷款,但牺牲了房地产业的利益。

该图是显示 2019 年第四季度至 2023 年第四季度制造业信贷同比增长的折线图,红色为整体信贷增长,紫色为房地产业增长,黄色为房地产业增长。

就中国而言,工业产能过剩并非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独有。

“所谓‘产能过剩’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供需失衡往往是常态,”财政部副部长廖敏对当地媒体表示。

“这种情况在任何市场经济体系中都可能发生,包括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中国的工业产能利用率低于美国或欧洲,但并不高于。

中国的产能利用率落后于美国和欧盟,但仅略微落后

由于美国和欧盟工业发现很难与中国竞争对手竞争,西方官员表示,中国国家主导、投资密集的制造业模式不公平。

该图是一个折线图,显示了2018年至2023年美国、黄色、欧盟、紫色和红色中国的产能利用率。

此外,中国坚持认为必须从全球角度看待供需,特别是在西方批评集中在实现全球气候目标的关键行业的情况下。

这个论点引起了共鸣。

彼得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在香港的一个金融论坛上表示:“我对这种产能过剩的想法非常怀疑。”

“如果你想一想,这意味着每个国家只能生产自己消费的东西。这意味着没有贸易。如果没有贸易,我们会在哪里?”

这并不是一场新的辩论。 十多年来,华盛顿一直抱怨中国的钢铁生产削弱了美国的铁锈地带,迫使中国以低得多的价格倾销。

但中国可能会辩称,其生产比当时更符合全球需求。 中国的库存水平在受新冠疫情影响的年份有所增加,但仍远低于 2010 年代的水平。

中国商品势头强劲

中国的库存水平正在上升,但仍远低于历史正常水平。

该图是显示 2004 年至 2022 年间中国库存占 GDP 百分比的折线图。

中国将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新三大”产业视为其增长的关键。

官方数据显示,到2023年,“新三化”出口总额将达到1.06万亿元人民币(1466亿美元),同比增长29.9%。 但去年它们仅占中国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总额的4.5%,因此北京方面的争论认为西方的关注是虚伪的。

“美国和欧洲有强盗逻辑,”华为资产管理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

在汽车行业,中国认为更多的产能集中在内燃机汽车上,而不是电动汽车上,并表示市场机制最终将淘汰实力较弱的参与者。

此外,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一些车型在德国的售价是其在中国售价的两倍多——批评者用这一论点来反对欧洲对不公平定价的担忧。

顶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效率利用

该图是显示2023年顶级新能源汽车品牌产能和产量的条形图。

中国还声称,其许多公司更具创新性,因此更具竞争力。 这可能表明美国正在超越专利申请量的世界领先者。

中国专利申请量稳步上升

该折线图显示了 2000 年至 2022 年间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年度专利合作条约申请数量。 过去十年,中国的申请量急剧增加,最近首次超过美国。

然而,全球需求与中国产量不匹配的一个行业是太阳能。

悉尼气候能源财经中国能源政策分析师Xuang Dong估计,中国2024年投产的硅片、电池和组件产能将足以满足2032年之前的全球年度需求。

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供应链各阶段均面临产能过剩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该条形图显示了到 2023 年底中国太阳能硅片、电池和组件的年产能与全球组件安装量的比较。

到2023年底,中国太阳能组件成品年产能达861吉瓦(GW),是全球组件安装量390吉瓦的两倍多。

“如果从这个角度考虑,中国政府正在补贴整个世界的绿色转型,”经济学人智库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于苏表示。

“这对欧盟生产商或工人是否公平是另一个问题。”

“即使西方提高关税,我仍然预计中国将主导其中许多行业。”

凯文·姚、乔·卡什和艾伦·张

美国国家科学与工程统计中心; 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上汽乘用车、广汽艾傲、上汽大众 MEB EV 公司备案;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中国国家统计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中国海关总署; 中国人民银行; 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数据流

阿南达蟹和金科吉尔

READ  为中国过热的机器人行业降温,回归基础 - 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