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编委会
几十年来,一些人就预测中国经济会崩溃。 他们到底是对的吗?
中国因根除Covid-19政策而实现的经济复苏在今年年初陷入停滞。 第二季度经季节性调整后的经济增长率仅为 0.8%(按季度计算),低于中国因新冠病毒封锁期间的许多季度。
上周,世界银行将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4.8%下调至4.4%。 对于中国这样规模的经济体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可观的增长率,但这将是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经济最慢的增长率。
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新冠危机是由于消费、生产和投资疲软以及资产负债表紧张造成的。
当前,结构性、周期性因素正在制约中国经济的管理。 中国人口已经达到顶峰,并且正在迅速老龄化。 当世界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在与通货膨胀作斗争时,中国却正在经历通货紧缩。 据一些人估计,房地产行业正面临崩溃。
这些相似之处导致人们将其与日本经济进行比较,日本经济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房地产和资产泡沫破灭后经历了增长停滞和收缩的“失去的十年”。 日本似乎正在扼杀美国经济,就像中国今天所做的那样。
但对中国经济日本化的担忧是错误的。 首先,几乎任何社会都会欢迎日本式的经济失败,以实现繁荣、稳定、恢复力、长寿以及安全、清洁与和平的社会。 日本的生活水平停滞不前,面临重大挑战,但与中国相比毫无帮助。
两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结构性条件不同。
中国正处于与泡沫破灭时日本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 它仍然具有巨大的追赶潜力,因为增长比经济处于技术前沿时更容易。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实际人均收入在过去四十年中取得了显着增长,从1980年的2%增长到2022年的28%。日本的这一比率目前为65%。
如果政策旨在促进当地劳动力的重新分配,以获得更具生产性的就业机会,那么中国的增长和经济追赶的空间仍然存在。 虽然试图提高出生率的人口政策短期内不会有效果,但中国的退休年龄是55岁,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这为让年龄较大、有经验的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提供了空间。 尽管他们将面临供养大量老龄化人口的财务和社会成本,但中国劳动力的生产力将因年轻工人比前辈受教育程度高得多这一事实而得到支持。
历史告诉我们,政治权力的集权与通过经济实现高收入的努力是相冲突的。 中国未富先老。 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将安全必要性置于经济必要性之上。 结构性因素加上周期性疲软,给中国决策者带来了特殊的挑战。
但中国有政治空间。 在Covid-19期间,政府缺乏对家庭和企业的支持——这是中国被压抑的消费者力量减弱、消费者需求未能超过通胀的原因之一——意味着可以提供紧急财政支持。
黄一平在本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无论是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间还是之后,对中国当前问题的财政和货币反应都很温和。” 政策制定者过去一直避免采取生硬的凯恩斯主义回应。
黄说,政府宣布了“旨在提振信心、支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消费的新政策”,其中包括7月份发布的31点计划,“强调了私营部门和正义的重要性”。 竞争、消除准入壁垒、保护产权、吸引私营公司参与国家项目。
政府不再关注需求侧的应对措施和财政支持,而是关注供给侧——旨在提高经济能力的结构性改革。 乐观的说法是,从长远来看,现在相对更多的痛苦将会带来红利,尽管只有时间才能证明这些改革是否足够。
有明显迹象表明,中国政府正在放松近年来采取的监管措施。 黄说:“其中一些政策的实施是为了解决国家安全问题,而其他政策则试图解决合法的监管问题,例如消费者保护和公平竞争。” 这些政策严重削弱了企业信心,特别是科技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的信心。 如果安全问题继续在政府的思想中主导经济问题,那么重建这种信任将需要时间。
短期风险依然存在,但经济危机似乎不太可能发生。 即使在房地产领域,情况也没有看上去那么糟糕。 在中国购买房地产需要支付 60% 至 90% 的首付,因此该行业的杠杆率不像美国次贷危机时或 20 世纪 80 年代末日本的房地产行业那样。
黄说,有证据表明中国经济在七月和八月触底。 对供给侧改革的关注 — — 这将有助于解决结构性挑战 — — 以及仍然可用的需求侧财政和货币选择是积极的。
中国经济面临的尚未解决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可以追溯到疫情之前。 中国治理的发展方向是否与摆脱中等收入地位相一致,是否有办法通过与美国的战略竞争谈判来限制国家安全优先事项的提升对中国日益恶化的影响。 正如黄说,中美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对于克服未来的不确定性至关重要。
EAF 编辑委员会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
“社交媒體傳播者。學生。讀者。麻煩製造者。典型的性格內向。”
More Stories
北京致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投资支持关税的欧盟国家之前要三思而后行
平箭头。 Meta 和微软盈利高于华尔街预期,MinRes 与 Rhinehart 达成天然气交易,JB Hi-Fi 和 Coles 销售额增长
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你需要知道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