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argitas

来自中国的最新突发新闻。

中国的气候信息披露如何推动减排

今年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的重要一年。

5 月 1 日,新指引对中国三大证券交易所(北京、上海和深圳)上市公司生效。 这意味着更多的中国企业将不得不在2026年4月之前发布2025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准确地说,有457家企业需要排放,到2023年,它们将占全国排放量的三分之二。

指南清单 21 个标题 涵盖环境、社会和治理 (ESG) 类别。 第一个主题是“应对气候变化”。 商道融绿总裁郭培源告诉《对话地球》,这一立场体现了气候变化在展示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与国外的做法类似。

可持续发展披露与气候披露

世界各地的公司越来越多地考虑气候变化对其未来运营的影响,并揭示自己的环境和社会影响。

最一致的披露机构之一是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 (ISSB),该委员会拥有可持续发展披露框架 (IFRS S1) 和另一个致力于气候变化的披露框架 (IFRS S2)。

这两者都源于已解散的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CFD)的披露框架。

ISSB 重点关注与 TCFD 相同的四​​大支柱:治理、战略、风险管理以及指标和目标。

当代可持续发展框架通常包括气候要求以及其他 ESG 主题。 但许多司法管辖区都在使用特定气候框架。 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最终气候披露规则。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 其大部分排放来自出口制造业,这些公司一直致力于减排工作。 根据对话地球分析的彭博终端数据,根据指南要求披露的企业在2023年排放了85亿吨二氧化碳(占中国总量的67.5%)。

这意味着中国监管机构的举措可能比其他地方监管机构的类似行动产生更大的影响。

强迫表达

如前所述,第一批受该指引约束的 457 家公司必须在 2026 年之前进行披露。 这包括上海 180 或星 50 股票市场指数、深圳 100 和创业板指数以及在中国大陆同时上市的任何公司。 在其他地方。

这些公司通常是在各自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的大公司。 尽管它们占所有 A 股上市公司(在深圳和上海等中国证券交易所以人民币进行交易的公司)的比例不到十分之一,但它们的市值却占其总价值的一半以上。

从行业来看,IT和工业公司代表性较强,其次是“材料”、医疗保健和金融。 (大宗商品行业包括化学品、建筑材料、玻璃、金属和采矿业。)虽然只有14家能源公司被关闭,但其范围1、2和3的排放量总计49.1亿吨,占457家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 排放。

什么是范围 1、范围 2 和范围 3 排放?

目的1 指公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排放量。 例如,石油开采过程中的甲烷泄漏。

目的2 包括公司能源使用产生的间接排放,例如从发电厂到造纸厂的电力和供暖。

目的3 发生在公司价值链中且不属于公司所有或控制的间接排放。 它包括产品的制造和运输。 该范围通常代表公司排放量的最大份额。

该指南严格遵循ISSB标准,要求企业披露气候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指标和目标。 他们必须披露目标 1 和 2 排放量,并鼓励他们披露目标 3 排放量。 使用碳信用额或碳交易的公司也必须进行相关披露。 所有公司都必须披露其能源转型计划、应对气候风险和机遇所采取的行动及其进展。

在 457 家公司中,57% 已在其年度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ESG 报告或其他报告中披露了范围 1 或范围 2 排放。 然而,只有不到 14% 的人进行范围 3 暴露。 在 14 家能源公司中,有 9 家显示出范围 1 和 2 排放,但没有一家显示出范围 3 排放。

指南的重要性

对话地球采访了几位专家,他们认为该指南在三个方面很重要。

首先,他们开创了新的先例。 Sabrina Zhang 曾任标普全球亚太区 ESG 整合主管和 CDP 中国区主管。 现为咨询公司Smartesg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的他告诉对话地球,指南的重要性在于其发布而不是其内容——它们是中国企业气候治理的又一个里程碑。

受到推崇的

张认为法规的制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他表示,这些要求并不像预期的那么严格,或许是为了避免增加公司的成本。 他还指出,没有要求进行范围 3 的披露,并且需要完善某些细节。 但目前仍是“政策氛围,企业仍不迫于压力行动”。

其次,该指引将提高中国境内的整体披露率。 发射步骤 排行榜 上市公司中,披露排放及相关数据的A股上市公司比例从2021年的7.84%上升至2023年的33.90%。 这仍低于国际标准。 例如, 65% 新加坡公司和 45% 在美国进行这些披露。

张认为中国相对较低的比率反映出A股上市公司缺乏激励:

“例如,标普企业可持续发展评级和CDP的披露很复杂,需要回答200多个问题,并且存在潜在的语言障碍。但许多中国企业仍然主动这样做,因为披露和评级可以获得一些金融产品或购买表现更好的公司某些指数可能会被纳入或受到买家的青睐,例如获得低成本融资和更高的回报。

然而,这一举措主要发生在服务国际市场的中国公司中。 在中国,基于市场的激励措施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

指导方针可以提供必要的鼓励。 Sabrina 张和郭培元表示,一旦遵循范围 1 和范围 2 披露要求的公司了解竞争对手和供应链合作伙伴,他们就会开始为此做好准备。

最后,该指南提供了一个单一的、标准化的披露框架,将提高数据质量。 郭指出,虽然一些公司已经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或ESG报告,但它们可能没有包含完整的信息:“例如,可能没有对公司的全面运营进行披露,或者不同单位使用的数据可能不具有可比性。” ETC。”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指南提供的单一框架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使投资者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并更容易受到公众的监督。

从启示到行动

业内人士表示,披露是一个循环的第一步,然后是评估、投资、开发,然后再回到披露。 评级机构和投资者将向企业施压,要求其改善气候绩效以回应反馈。 例如,气候行动 100+ 是一项由投资者主导的全球倡议,与主要排放国合作。 公司定期披露其排放数据和气候治理变化,为潜在投资者提供支持。

受到推崇的

作为 评论片 南方周末指出,从全球范围来看,ESG议题的进展存在循环周期。 一个关键原因是能源转型已经开始且不可逆转,可再生能源现在无疑是一项有利可图的投资。 这给了一些企业采取行动的动力。 气候数据比其他 ESG 主题更容易获取,而相关的估值模型和估值也更先进。

郭认为这一披露将带来更好的管理——而不仅仅是写完报告就这样。 组织应该关注此过程可能揭示的管理问题。 “一旦他们被曝光,他们就会发现每年都有工作要做,以确保接下来的数字得到改善。”

不仅仅是上市公司

据国际能源署称, 48% 中国的排放来自电力部门,36%来自工业,8%来自交通运输,5%来自建筑。 研究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发现,中国最大的排放国并未完全列出; 仅上市五巨头能源公司的子公司。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将披露要求扩大到非上市公司。

政府已经明确表态:气候风险从上市公司开始,但不止于此。 5月27日,财政部 已发表 可持续性披露规则咨询草案。 这包括 笔记 信息披露要求将从上市公司扩大到非上市公司,从大型公司扩大到中小企业。 它们从定性和自愿性转变为定量性和强制性。

郭说,非上市公司已经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虽然政府和交易所不要求中小企业披露,但客户和银行有自己的要求。” 他承认,规模较小的公司可能无法进行所需的披露,因此需要额外的支持。

张说,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地方或行业特定标准,提供更大的粒度,并为任何想要更好地披露信息的公司提供指导。 “此外,我们需要考虑所有部门的能力建设,以确保机构发布高质量和可比的数据。”